导购

涨价很积极,降价没消息,为何自主车企这次没敢跟风特斯拉?

作者:情报员 来源:汽车情报 2022-10-29 18:18 点击:

去年11月份,国产Model 3/Model Y在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5.09万元、27.60万元的基础上均上涨4752元;时隔一个多月,二者又再次分别上涨1万元、2.1088万元。按照当时的说法,此举是为了应对2022年的新能源补贴退坡。 到了今年3月,在短短5天的时间内,Model 3/Mo

去年11月份,国产Model 3/Model Y在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5.09万元、27.60万元的基础上均上涨4752元;时隔一个多月,二者又再次分别上涨1万元、2.1088万元。按照当时的说法,此举是为了应对2022年的新能源补贴退坡。

到了今年3月,在短短5天的时间内,Model 3/Model Y的多款车型便迎来了“两连涨”,每次涨幅均超过了1万元;三个月之后,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更是再涨1.9万元,售价定为39.49万元。原因众所周知,与上半年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脱不开关系。

 

从某种程度来看,特斯拉代表着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“晴雨表”。同样受补贴退坡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,市面上几乎所有纯电动车型都加入到了“涨价潮”;就连起步价超过30万元、自称“当下没有涨价计划”的蔚来,也仅“矜持”不到一个月后便选择向市场妥协。

 

然而,或许是出于提升销量的目的,在刚刚过去的10月24日中,特斯拉宣布Model 3/Model Y全系车型降价,降价幅度为1.4万-3.7万元不等,基本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。随后,便有媒体曝出某特斯拉门店销售表示“3天卖出21台,大概是平时一个月的量”,不难看出终端市场的火爆。

 

作为原本就炙手可热的产品,Model 3/Model Y在售价下探后,性价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同时也对25万-35万级的国产车型带来不小的压力。相较而言,自主车企似乎无意“跟风”这股降价潮,给人一种“涨价很积极,降价没消息”的感觉,这是为什么呢?

 

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,目前多数车企并无整合垂直供应链的能力,尤其是对于电池、电驱系统而言,极度依赖上游企业。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,能够有效减少研发周期和资金成本,但缺点也很明显,原材料价格的波动,将会成倍地影响到车型的价格。因此,除了特斯拉、比亚迪以外,多数车企的生产成本并不可控;再加上自身产能有限、市场需求旺盛,自然是涨价容易,降价难。

 

与此同时,相较于诸如宝马iX3、奥迪e-tron等合资车型动辄5万元+的终端优惠,国产纯电动车型的售价范围基本集中在20万元上下,面对本身便有限的盈利空间,自然不敢轻易降价。况且,抛开传统品牌不说,造车新势力发展多年仍未盈利,而降价后不一定会带来销量增长,但单车盈利能力却会实打实地减少,只能说是“心有余力不足”。

 

当然,还有部分类似蔚来这样追求高端定位的车企,从上市之初便将“不讲价”视作基本原则。对于这类企业而言,它们的产品核心卖点在于品牌溢价能力和高端的服务体验,降低售价虽降低了入手门槛,但也丧失了稀缺性和尊贵感,甚至可能削弱售后优势。况且,这类品牌的用户对价格并不是特别敏感,车企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盲目降价了。

 

结语:不可否认,特斯加价格下降,确实为自身带来了销量增长,但随之而来的“车主维权”事件,也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小的负面冲击。如此来看,自主车企想要在车市立足,仅靠“拼价格”并不是上策,逐步提升研发能力、产品实力,积累差异化优势,或许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50%:限时优惠的新能源市场,还有降价空间?

    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50%:限时优惠的新能源市场,还有降价空间?

    2023-03-23 16:45

  • 特斯拉降价国产车涨价,同样面对补贴取消,为何区别这么大?

    特斯拉降价国产车涨价,同样面对补贴取消,为何区别这么大?

    2023-01-01 18:07

  • 特斯拉电动卡车即将交付,续航超800公里,售价令一般人吃不消

    特斯拉电动卡车即将交付,续航超800公里,售价令一般人吃不消

    2022-10-09 17:12

  • “特供版”特斯拉渲染图曝光,售价低于20万元,预计下半年亮相

    “特供版”特斯拉渲染图曝光,售价低于20万元,预计下半年亮相

    2021-02-10 17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