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各大汽车厂商来说,已经开启的2023年应当算是“悲喜交加”的一年。
好的方面在于,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,国内车市的消费潜力有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,以至于不少品牌在开年后便早早地布局了全新车型。而坏的方面则是,新能源补贴、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于去年底戛然而止,提前消耗的订单数量,以及更加焦灼的竞争态势,为其今年的发展前景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。
当然,关于各大车企的市场表现如何,销量数据最有说服力。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,2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39.0万辆,同比增长10.4%,环比增长7.5%,似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局面。但如果将目光放到各自品牌层面,便能深切感受到什么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
不出意外的是,比亚迪再度以月销17.7万辆的成绩位列厂商零售榜首,即便是在去年同期已有所发力的情况下,仍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98.3%。要知道,即便是在销量巅峰状态下,比亚迪月销量也不过20万出头,不分淡旺季均能畅销的实力,再度证明了其深厚的产品功底。
关于比亚迪汽车畅销的原因,其实已不用赘述,王朝+海洋两大网络旗下的诸多爆款产品,令其稳立于销量不败之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位于深圳、长沙、西安、常州和抚州等地已经投产的工厂外,比亚迪年内还将迎来郑州基地、合肥长丰二期、襄阳项目等工厂的产能提升,届时比亚迪的潜力或许才算真正激发出来。
除了比亚迪以外,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也是最近两年厂商TOP.5的老面孔,二者月零售量均超过了9万辆,同比涨幅分别达到了52.9%和32.9%。毫无疑问的是,二者均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,但与比亚迪不同的是,它们在转型新能源的同时,并未放弃燃油市场的品牌向上;也正因其技术的持续深耕、售价的不断下探,才带给合资品牌明显的压力。
说到合资品牌,一汽-大众和上汽大众作为领头羊,分别位列榜单的第二、第五名,月零售量为11.1万辆、7.4万辆,这份成绩同样可圈可点。当然,除了速腾、宝来、朗逸等车型在去年实现中期改款,增强产品竞争力外,南北大众率先推出ID.纯电系列,也走到了合资阵营的前列。即便放到新能源时代,大众品牌依旧不能小觑。
在日系阵营中,广汽丰田、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仍是榜单前十名中的常客,尤其是对于广汽丰田来说,月零售量6.7万辆、同比增长26.2%的数据,甚至与大家印象中的日系品牌现状有所反差,更能证明自身的实力。相较而言,后两者均有超10%的下滑,至于如何追平差距,仍有待看未来几个月的表现。
也许有人发现了,2月份零售榜单中缺少了“鲶鱼”特斯拉,它的身影出现在厂商批发榜单中,以月批发7.4万辆的成绩位列第六名,这或许与其2月份产能优先供应国外市场有一定关系。
与此类似,奇瑞汽车以月批发9.7万辆位列批发榜单第五名,总量仅次于一汽-大众,足以令其“偷着乐”。可见,开拓海外汽车市场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挫折与挑战,但一旦成功,将对企业带来长久的积极影响。
结语:总结来看,2月份厂商销量排名依旧是暗流涌动,危机四起。虽说车市行情整体向上,但悬殊的销量断层,对比明显的涨幅数据,仍道出了车企的压力与焦虑。诚然,或许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保证自己可以笑到最后,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款产品、每一位消费者和每一个月份的销量数据,才能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